献血知识
▲献血意义重大
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,目前没有替代疗法。输注的血液只能由健康献血者捐献。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,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数、手术台数均快速增涨,使得血液需求量增长速度远高于无偿献血量的增长速度,用血紧张现象时有发生,迫切需要更多健康适龄公民参与无偿献血。
▲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
血液分无形成分和有形成分。
无形成分称血浆,即血液中呈黄色的液体部分,约占血液总量的55%-60%。血浆中水分占90%-92%,蛋白质占7%,无机盐和其他成分占1.5%。有形成分是血细胞,约占血液总容积的40%—45%。血细胞分红细胞、白细胞和血小板,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。
▲血液的应用
1、创伤、烧伤的治疗及抢救;
2、实施外科手术时保证体内血液循环正常;
3、各种血液病的治疗;
4、器官移植;
5、产妇分娩大出血及时补充。
▲献血条件
1、年龄18-55周岁,既往无献血反应、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,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。
2、男体重≥50公斤,女体重≥45公斤。
3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、丙型肝炎病毒抗体、艾滋病病毒抗体、梅毒抗体试验均阴性者。
4、献全血间隔期为6个月,献单采血小板间隔期为两周。
▲献血不会感染疾病
每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所用的针头、血袋等,与医院来血、输液时所用耗材一样,均具有国家批号且经检验合格的次性全新用品,绝对不会引起交叉感染。
▲定期献血有益健康
人体血液总量约占体重8%,从生理上说,一次献血200-400毫升,仅占总血量的5%-10%。科学测定,一次失血10%以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。定期献血还可延年益寿,提高免疫力,降低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发病率。
▲献血前后应注意事项
献血前不要熬夜,不要空腹,可吃稀饭、馒头等清淡食品不要饮酒、服药。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。
献血后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,无需增加特殊营养,正常饮食,请勿进行高温、高空作业或长途驾驶等,由坐、卧状态起身时动作宜慢。
▲无偿献血偿还政策
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4年内的累计报销用血费用按献血量血费的3倍计算,4年后的累计报销用血费用按献血量血费等量计算;无偿献血累计1000毫升以上的,终身享受无限量用血费用报销待遇;献血后复检不合格的,其累计报销用血费用按献血量血费等量计算。献血者配偶、子女、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、孙子女、外祖父母、外曾祖父母、外孙子女,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。报销凭证为:献血证、身份证、用血发票、用血清单,直系亲属用血报销另需户口薄等关系证明。
▲无偿献血者表彰
无偿献血设奉献奖:国家金奖(40次以上)、银奖(30次以上)、铜奖(20次以上);省级金奖(35次以上)、银奖(25次以上)、铜奖(15次以上)。
献血次数的计算方式是:献全血200毫升计一次,献全血400毫升计2次;献单采血小板一个治疗量计一次,两个治疗量计2次。